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2024-09-18 0 942

作为筑境成立之初的原始班底成员,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殷建栋,自2001年毕业便跟随程泰宁院士做设计,并在加入筑境至今参与了逾250个项目——会展建筑,是其深耕领域之一。

尝试建立“共鸣建筑”设计体系、做好会展建筑“展城融合”的设计研究,是殷建栋对自己工作实践的总结以及未来工作方向的坚持。在“共鸣建筑”设计体系中,他从建筑在城市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出发思考,理解设计本源:寻找建筑与城市、人的底层链接,是其设计之“道”;如何建立链接,则是解题之“术”。这是有方“筑境20周年系列报道”最新一期,由面及点,走近殷建栋的设计思考与实践。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受访: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 殷建栋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有方 你在筑境设计成立伊始便已加入,最初让你跟随程泰宁院士的契机是什么?

殷建栋 在我读大学的1996—2001年这几年间,社会变革很快,各种建筑思潮引入。作为学生,我时常在想,中国建筑到底应该走怎样的一条路?当时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一本早期程泰宁院士的专著,看完之后就觉得程院士的作品比较符合我对中国建筑的认定;他的设计立足本土,同时也极具现代特征。

于是在毕业的时候,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好来学校招聘,程院士那时负责市院建研所,我就毫不犹豫地去了,并希望加入程院士的团队。后来筑境设计(当时名为“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之时,我又跟随程院士来到筑境。在这20年的时间里,我也与筑境共同成长、一直走到了现在。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有方 作为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也是杭州公司的负责人,目前你带领的团队规模及项目数量如何?在项目选择上有何侧重的方向?

殷建栋筑境杭州公司现在有将近200人,是一个包含建筑、结构、设备等多专业并行的综合院。其中建筑专业分为四个所,每个所都有各自的负责人。前几年我稍微整理过,大概每年经手的项目可以达到30—40个,我自己也吓了一跳(笑)。涉猎的项目类型也非常广泛,目前可能只有体育建筑我接触的还相对较少些。

在项目选择上,我们没有所谓“专业类型化”的说法。我认为对于建筑师来说,类型只是一个“表象”,内核是恒定不变的,我们核心关注的问题应该回到设计本源上。一旦有了稳定的内核后,建筑类型的变化便不再是不可控的因素,反而更类似于一种招数,就像在武侠小说中,当你的内功足够强大时,学习各种招数才能信手拈来。所以当面对没有做过的项目类型、正好又有一个契机可以去参与这种竞标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一个半月的投标过程中集中精力去研究它,最后在交标的时候,有好几次也能击败一些在这个类型中已经深耕十几年的公司。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殷建栋过往重点项目效果图及建成实景©筑境设计

对于项目的选择,我认为重要的是判断建筑的社会价值,它链接城市与人所能产生的意义,而非项目类型。比如临平体育公园、厦门青少年实践基地、苏州古城工作营等,还有我们最近刚完成的嘉兴平湖市北东湖赛艇项目,它位于城市核心区的湖边,紧邻城市广场,位置非常重要。我相信它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可以对城市和这个地区做出贡献,所以即便这个项目面积不算大,我也会选择并认真完成了它。

△临平体育公园配套工程项目 ©筑境设计

△厦门市思明区青少年实践基地 ©筑境设计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 苏州古城工作营效果图 ©筑境设计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 嘉兴平湖市北东湖赛艇项目 ©筑境设计

有方 加入筑境至今,你主持和参与了逾250个项目,类型涵盖筑境四大核心版块(文化/会展/教育建筑、站城融合/城市TOD、城市更新、泛地产)。目前主要负责的是哪一部分?在如此广泛的实践中,你认为筑境的独特性是什么?

殷建栋筑境四大核心版块的项目,我都多多少少有所涉猎。我在2007—2008年的时候就做过高铁站,最近参与了杭州西站、钱塘站等项目;此外,还有例如北京六工汇等城市更新项目;在泛地产领域也做了很多。我现在主要负责的是会展建筑版块,项目包括厦门新会展中心、温州国际博览中心(中标方案)、北京新国展二、三期项目设计(国际征集优胜方案)等,目前刚刚完成了一个位于嘉兴平湖市明湖国际科创岛中的会展中心项目。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 四大版块参与项目效果图及建成实景 ©筑境设计

从筑境的基因来讲,我们的独特性首先来源于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即“回归设计本源”——当抓住本质,建筑才有核心,我们只需要找对表达手法便能获得多样化的设计解决方案。其次,我们有一个可依据的完整设计体系,同时我们还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这也是筑境很内核的品质。也正是在筑境设计理念的熏陶下,我方能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思考,逐渐清晰和完善自己的“共鸣建筑”设计体系。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有方 最初对程院士的团队感兴趣,是因为他符合你学生时期对中国建筑的理解。而在工作多年后,你的理解是否有所变化?有什么思考可以分享?

殷建栋在学生时代,我获得的是一些零散的、点状的知识;来到筑境,我看到程院士有一套非常完善和成熟的设计体系,并一直坚持探索“中国学派”的建筑发展之路。经过这么多年的项目实践,包括去了很多地方考察后,我觉得我的设计体系也逐渐成形,这让我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很快地进行切换,也可以更加尊重自己的内心去看待一些问题。

举个例子,我去到谷口吉生的铃木大拙馆时,就算抛去“谷口吉生”或者“铃木大拙”这些标签,那个场域仍会对我的内心有很大的触动;这也许和人的基因有关,后来阅读了汪丽君的《建筑类型学》以及荣格关于“集体潜意识”的相关书籍后,我才意识到这种内心的触动极有可能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潜意识的共鸣。再当我后来去到日本的丰岛美术馆,我身处其中,坐在那里看着地面的水滴合并分散,我不自觉地陷入冥想,感觉看到了人生,抬头发现周围甚至有人在此流泪;这是一个打开了另一扇门的建筑,相比于潜意识的共鸣,丰岛美术馆带给人们更高层次的情感共鸣。

这种建筑与人的思想、情感所产生的链接深深吸引了我,这也是我开始建立“共鸣建筑”设计体系的初衷。因此我开始思考,或许中国现代建筑所面临的“千城一面”、缺乏地方特征等问题,是建筑失去了与城市和人的链接的表现。如何改变现状?中国现代建筑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我希望这些问题能从“共鸣建筑”理论体系中找到出口。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铃木大拙馆摄影:殷建栋

我们能从某些日本建筑中感受到共鸣,是因为日本对于中国来说,就像是一面镜子,其建筑特征很明晰,又具有强烈的东方韵味。它们直接或间接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并将其本土化,而后由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现代化转型。这有几个前置条件:第一,日本整体建筑的发展与西方现代建筑发展基本同步;第二,日本建筑原型相对简单且具体。

然而,这要在中国实现难度就大得多。首先,中国的建筑体系跟整个西方现代主义发展脉络是断层的,我们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思潮引入。此外,中国地大物博,拥有多种形式的气候、地形,建筑原型提取非常复杂,导致每个项目差异很大。不过在本质上,有一种类型在中国各处都相通,即园林。它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无论在北方或是南方,都能呈现出相似的文化特征,所以在园林里面,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中国性”的基因。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留园摄影:郭嘉 / 有方

有方 你将自己二十余年的经验与思考,初步总结成了一套“共鸣建筑”设计体系,它的基础架构是怎样的?可否分享几个你认为在“达成共鸣”上让你印象深刻的国内建筑案例?

殷建栋对于每位建筑师来说,我们都需要形成一套自己的设计体系。“共鸣建筑”设计体系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它让我的设计有了“根”。共鸣建筑强调建筑与人类精神和情感的共鸣联系,其定义是在满足人类社会行为的物理空间需求的基础上,引起人们心理或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达成心理依赖、情感共鸣的建筑及场所。从设计方法来谈,它主要包括:原型提取,原型抽象化转译,实体的建立。

首先是原型提取。种族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差异,会导向不同的原型,同时人类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异同,也会造成原型的多样化。在这一提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设计者对原型的理解,以及如何挖掘设计的切入点;它基于如何创造链接。

原型如何抽象化转译和实体的建立,则是一种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表达。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到精神的五个阶段需求,而共鸣感也可以据此分出高低程度。低共鸣建筑如广州方圆大厦、河北福禄寿大楼等,它们固然可以让一部分人产生共鸣,但这是一种很低维度的需求满足;我们在提取原型之后,更需要关注的应该是美学的表达,以及时代的审美变化。此外,建筑毕竟不是绘画或雕塑,我们还需要考虑建筑与结构、设备、构造等所有系统一体化的技术问题,这样建筑表达的信息才会更加聚焦,也会更纯净。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共鸣建筑”体系(左右滑动查看完整内容)©筑境设计

程院士设计的黄龙饭店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建成于1980年代,它做到了建筑语言现代而简洁,空间也完全展现了东方韵味;它创造了高层次的精神共鸣。

另一个我觉得很好的是冯纪忠的方塔园与何陋轩,它同样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个项目具备东方气韵,设计构成、地平处理等手法也特别有现代性;我觉得它指明了中国建筑一个前进的方向,这是独具“中国性”的作品。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杭州黄龙饭店 ©筑境设计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何陋轩 摄影:殷建栋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有方我们对你近期与研究团队探索的“展城融合”发展模式也很感兴趣。在你的观察中,中国当代会展建筑有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已建成的项目中,是否可以通过二次改造优化来改善这些问题?

殷建栋筑境在这二十年间,陆陆续续接触了不少会展类项目,例如早期的银川会展中心,以及现在即将落成的厦门新会展中心等。我发现相较于高铁、文化类项目来说,会展建筑的发展是很慢的,更不要说去跟商业项目相比了。它目前的发展状态更像是早期的高铁站或百货大楼;但现在商业和枢纽项目的设计已经跟城市紧密结合,复合性也特别强。

这其中表现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就是场馆利用率低和“城市孤岛”问题。我们之前统计过一个数据,我国仅14%的展馆能达到30%以上的利用率(疫情前,2018年数据)。这样对城市来说,会展建筑就成为了一个负担:在白天,由于其巨大的体量,周边的交通、公共空间等都会受影响,人们会选择绕道而行;到了晚上,它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一个城市“黑斑”。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展城融合”研究(左右滑动查看完整内容)©筑境设计

筑境目前对于“展城融合”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三个方面:交通,空间,业态。交通上,我们强调与整个城市交通动线的连接,以及城市慢行系统的创建;空间上,则注重建立会展建筑与城市的关联,我们在很多项目中都提出了“花园会展”的理念,即把项目中间的尺度拉开,使其与周边的城市空间相连;业态上,我们认为在实体商业零售之外,还需考虑像是开展各类活动等的虚体的需求。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北京新国展二、三期竞赛方案整体鸟瞰图 ©筑境设计

会展建筑是个城市资源相对集中的项目,一旦建成后再去改造优化,难度非常大。我们目前还没做过这方面尝试,但在项目设计之初,我们正在尝试另一种做法来改善其与城市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化整为零”,即在会展地块保留城市原有的尺度。

通常来讲,大型会展建筑有时候可达两公里长,它会将很长一段的城市空间打断。所以我们“化整为零”的手法,是将大型会展建筑划分成4或5个展馆组团。在这个尺度下,内部交通可以与城市道路建立直接联系,步行系统则可被架到8米或者16米的高度,在开展期间可以服务于各展馆组团,闭展时也可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的一部分。从观展人流和参展方的角度,他们的动线也将被缩短,相关服务配套功能可以在里面进行置入,例如商业、办公、酒店等,这将大大提升观展体验。同时,展览规模也可以更加灵活调整,可以举办大展,也可以仅使用部分空间进行独立办展。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北京新国展二、三期竞赛方案效果图 ©筑境设计

有方近年中标的温州国际博览中心作为展城融合的设计典范,能否展开介绍这一项目背后的设计巧思?

殷建栋温州国际博览中心这一项目,我们便是从之前提到的“交通,空间,业态”这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在交通层面,我们优化了S1号轻轨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更便捷完善的出行系统。我们还在内部设置了两套标高步行系统:地面层服务于展览功能,四向登录厅及登录广场便于组织来自各个方向的城市人流;立体系统则衔接轻轨线,将城市与会议中心、配套地块等用地相联。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温州国际博览中心效果图 ©筑境设计

在空间层面,我们整体采用了花园鱼骨的布局模式,并建立了两个核心轴:一是西侧花园会展文化轴,可整合场地生态和功能配套,形成会展衍生产业片区;另一个是东侧的TOD活力轴,可依托轻轨站点串接新城。展览空间的设计则允许灵活使用和划分,满足了多样化展会需求。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温州国际博览中心效果图 ©筑境设计

在业态层面,我们将单一业态复合化,展览配套业态沿展厅两侧布置,主登录厅除传统功能外,我们也配套了600平方米的大会议厅与餐厅,可在非会展期间向城市开放。更多的服务业态则分布于中央核心区和花园绿轴中,它属于会展中心,同时也面向城市,允许社区级、城市级的活动在此进行。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登录大厅室内效果图 ©筑境设计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温州国际博览中心效果图 ©筑境设计

有方 即将落成的厦门新会展中心项目,其设计在空间和功能上有何创新?你认为不同城市在文化特性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是否会影响会展建筑的设计策略?

殷建栋厦门新会展中心是一个国际竞赛项目,位于厦门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的沿海地带,包括新会展中心和“一场两馆”,是一个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会展综合体。在竞赛阶段,我们就提出要站在城市角度去思考设计。

首先,我们将会展和体育用地都进行了压缩,在中间形成了一个城市轴,各板块功能和城市空间由此相连,塑造出更多元的业态模式。纵向的绿带设有各类主题的公园,在会展或非会展期间,都可为市民提供丰富的室外体验。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厦门新会展中心效果图 ©筑境设计

沿海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突破。一般来说,会展建筑背面需要做货运流线,这会是一条很宽的道路,允许多辆车辆停靠;但这样建筑界面和城市道路就会相隔非常远,中间有大量的空地。我们在设计时发现,如果货运系统能做到精细化管理,其需要的尺度并不用那么大。于是,我们将货运流线移至商业空间的下方,并在沿海带设计了一系列带露台的商业休闲空间,将原本消极的界面还给城市,打造充满活力的滨海活力空间。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厦门新会展中心效果图 ©筑境设计

会展建筑在城市中能起到“会客厅”迎宾送往的作用,因此因地制宜地设计至关重要。

对于不同城市,我首先想到的是文化语境的问题。对决策者来说,他们需要有当地性或者文化性等的具象体现,但过于象形的设计手法,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文化。我认为如何看待和使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空间问题,以及空间带来的体验感的问题。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厦门新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滨海透视效果图 ©筑境设计

在细化到具体设计中,影响设计策略的要素则主要有两个:一是选址,另一是建设规模。

项目选址需要综合考量区域的交通承载能力、未来发展趋向等方面。在这点上我非常看好厦门新会展中心,它的选址很好,而且厦门作为旅游城市,它的城市配套能级也够,已有的酒店都能作为项目的支撑。

项目定多大的规模,则需要各个城市根据自身能级来考虑。我们将会展建筑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如果定位为外向型会展建筑,比如上海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它是面向国际的,所以它可以突破上海的城市能级,立足全国从而辐射全球。厦门会展中心同样属于外向型会展建筑,因为厦门这个城市具备这样的城市资源。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国内很多会展建筑并不需要那么大规模,大多数城市更适合内向型会展建筑,对其设计也应当更多地立足区域,结合城市自身发展和既有产业来确定其会展规模。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有方作为大型城市公建,会展建筑需以设计对城市进行回应、深化和构建。以此扩展到你参与的更广泛的项目中,对于同属城市核心空间的泛地产类项目,其设计上的核心关注又是什么?

殷建栋在泛地产领域中,我们设计同样关注城市维度以及项目的城市性。

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丙洲片区)统建区便是基于“开放街区”理念的城市设计实践。这个项目很大,总建筑面积达161万平方米。我们在这里提出要建立适宜的城市街区,于是设计通过在内部划分出城市支路系统来消解原大尺寸的街区,建立“小街区,密路网”的格局。此外,整个统建区设计了可以串联区域内16个地块的地下二层车库,形成一个“地下城”;对于人行,地下一层也结合下沉商业做了慢行系统,在地上二层,我们也建立了立体慢行系统将16个地块全部串接,满足不同地块间的人流互通,人们的活动也可以更加多样化。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丙洲片区)统建区效果图 ©筑境设计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丙洲片区)统建区实景照片 ©筑境设计

另一个项目是近期中标的浙中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西区),我们投标时提了三个设计要素:金华性,金融性,人民性。

金华性,即原型提取。这个项目属于金华的制高点,它需要起到地标作用,因此我们在这里做了双子楼。并且金华以前也叫做婺州,因“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所以双子楼的整体形态设计也有其文化语境的考量。

金融性,是功能布局的考量。这是一个结构和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我们采用的是中间核心筒、外侧巨柱的结构形式。这样结构形式和建筑造型能里外统一,而且平面上能比传统的办公楼拥有更好的采光,整个办公空间会非常通透。

人民性,则是向城市开放、为市民提供多元的活力中心。由于整个区域属于城市的高密度开发区,周边缺少绿化,所以我们在这里引入了“立体公园”的概念,以提高场地的开放度。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浙中国际金融中心效果图 ©筑境设计

刚提到的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泛地产项目中,我的设计思维首先是找问题。通过研究现有的住宅或办公空间、去分析其问题,我们便能够在接下来的设计中去解决或优化它们。当然,我们通常可以看到很多问题,但是解决哪一类,则需要基于实际情况,不是在一个项目中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以我们近期中标的杭州市钱江新城二期产业总部核心区一期项目为例,这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项目,在最初阶段我们特别想通过交通组织建立更加自由的平面布局,像是将核心筒根据城市的不同的界面外置或两侧布置;但后来没能全部实现,在一个街区保留了一部分。这我们也能理解,因为对于投资方来讲,他们投入了大量资金,一旦突破过多,他们需要考虑最终受众,便会顾虑更多。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杭州市钱江新城二期产业总部核心区一期效果图 ©筑境设计

有方最后,在筑境成立20周年之际,有什么感受希望与我们分享?是否有下阶段的新目标/关注方向?

殷建栋目前我最关心的是筑境下一代建筑师的成长。我相信筑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需要提供给建筑师更好、更大的成长空间。

在这么多年实践中,我也时常会思考“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八个字。脚踏实地,代表着实事求是,认真去解决一些问题。对于我个人来讲,就是在形成一套自己的设计体系、建立起了宏观的“面”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深入探索这个“面”下囊括的很多“点”,我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仰望星空,指的则是作为建筑师,我们需要看到超越建筑学科内的东西。建筑其实是一个“直觉特别慢”的行业,我们需要多看看其他行业/学科,例如艺术领域,去汲取其中一些好的思路和对社会的考量。当然,看过一圈之后,最终我们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到建筑,在建筑领域去研究如何进行创新和突破。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编辑、采访/ 彭紫琦、原源

视觉/饶安林 审校/原源

本文为筑境设计推广文章,文字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筑境设计授权发布,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展会先锋:
商会协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名录,助力你业绩高飞。
名家讲堂:具有最全老师阵容,帮您事业家庭腾飞。
全国展会,全国商会,全国协会,全国企业名录,全国就业会刊持续更新中,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更新,感谢持续关注,
展会先锋;24小时客服微信:371240006(展会名录全拼) 土豆号; yiye1314qq
持续更新中。可以充值会员下载您需要的任何资源,有问题客服24小时在线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展会先锋-展会名录-免费下载-展会信息-免费发布 展会资讯 会展 殷建栋:如何做好会展建筑?|筑境20周年访谈 http://www.zhanhui.shop/330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