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里建筑摄影项目概况
近日,由何镜堂院士领衔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堂建筑与景观正式亮相并投入使用。其中,景观设计由华工院景观与规划工作室团队承接,从设计到落成历经3年,方案经过多轮专家评选,结合多位专家意见,从多方案中甄选出结合建筑空间需求,传承新岭南文化,展现南粤特色的最优主题及设计。
该项目在位于广州传统中轴线和白云山西麓交汇处,云山珠水,山城相依。地块南临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一期,北侧为规划用地,东接白云山及大金钟水库,西侧为云城东路,用地东西长度约385米,南北长度约510米,园林总设计面积约17万平方米。设计意在构建一个国际化的会议场所,延伸、发展、强化广州文脉,打造新岭南云山都会,与珠江新城一起构筑鼎立湾区的山水城意象。
© 九里建筑摄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策略
景观设计从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建筑形体特色以及内部空间等方面彰显新岭南地域文化特征。通过“依山势、理水系、引绿脉、通视廊”梳理场地关系,塑造山环水抱的场域格局。
© 九里建筑摄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依山势,场域设计与毗邻的白云山融为一体,实现城市与山景的自然衔接;理水系,景观水系与大金钟水库水脉呼应,形成云山珠水的格局;引绿脉,将白云山的绿脉引入整个大会议园区;通视廊,借景白云山,形成景观视线通廊。
景观理念
设计以“国风粤韵”为概念,通过外环境、内庭院、观景平台形成层次丰富的“三境”景观,创造“迎”、“聚”、“开”的空间感受和体验。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境“国风迎宾”,在满足高规格会议及日常运营主宾、贵宾、后勤、媒体、安保等多种流线需求的同时,营造恢宏博雅、大气凛然的首层外环场域,烘托建筑的宏伟尺度;
二境“粤韵致景”,利用建筑三个主要内庭空间,打造古今融合、典雅精致的新岭南特色庭院;
三境“云山盛境”,二、三、五层平台景观设计简约处理,运用“临界面交融”、“景观视点抬高”等造园手法,将观景视线向山景引导,实现牵林挽翠、一览盛景的观景平台。
外部景观节点一境“国风迎宾”
以建筑为中心,形成南广场“国风迎宾”、南区公园“九曲文华”、东广场“云山叠影”、西广场“红棉迎宾”、北广场“山林荟萃”五处外部景观节点。
南主入口广场: “国风迎宾”
设计尺度合宜的礼仪广场,满足会议红毯阅兵、室外合影区、升旗等功能需求。根据广角镜头的最大视角(介于94°至114°之间),南侧主入口广场的尺度和比例经过精心设计,以展现整个建筑物的全貌。建筑主入口对景旗杆共45支,中部单排阵列5支旗杆,高度20.20米,寓意项目的启动时间;通过齐富路口端景置石、阵列种植银海枣、布置玉兰灯等手法,强化主宾车队入场仪式感。
© 九里建筑摄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了柔化主体建筑的庞大体量,设计利用镜面水景形成建筑与外围景观的自然过渡。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营造出宏伟、优雅和纯净的氛围。
© 超越视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区公园 :“九曲文华”
取古代文人墨客“曲水流觞”的雅义,将蜿蜒水脉引入场地,通过旱溪雨水花园的形式与金钟水库水系形成呼应,将其打造成会议区后花园。同时利用架空挑台的形式,巧妙的保护了广场正对景的古树后续资源,达成了场地自然环境与项目建设的和谐共存。整个场地外围也大量使用乡土植物,呈现岭南地域特色。
© 超越视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广场:“云山叠影”
东侧为贵宾入口,自内向外设计三重景致。一重景为内庭“南粤丹霞”的园林画面,二重对景为迎客松水景,三重景为白云山景,形成外密内疏的丰富植物层次设计。
西广场: “红棉迎宾”
木棉有“南国英雄树,广州第一花”之美誉。西侧为日常运营入口,通过组团种植的红棉,营造西入口好客热烈的氛围,同时也展现南国特色景观。
北广场: “山林荟萃”
堆山造林,延续白云山的山势,形成整个场地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也为北入口创造视线背景。
剖面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境“粤韵致景”
以粤韵致景为核心理念,根据庭院功能及视线屏障等需求,设计三个不同主题的内庭院景观,精致典雅,荟聚粤韵广境。以“国家 – 故乡 – 世界” 的故事线,串联同一母题下三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内庭院空间,同时为首层各个会议区形成位置定位的辨识度。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山河之美-东入口庭院
设计概念:南粤丹霞、红岩绿翠
以广东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为灵感,通过师法自然、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传统造景手法,体现红岩绿翠、山水相映的南粤特色,向世界展现中国山河之美。山体通过现代数控技术,模拟丹霞地貌特有的身陡、顶平、麓缓的形态特征,呈现一个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一眼丹霞的场景,打造全国首个以丹霞地貌为主题的特色庭院。
© 超越视觉
整个庭院共有山峰五座,取意于“五岭以南,即岭南起源”,最高主峰为7.5米,次峰高约4.5米。为达到一眼丹霞的效果,设计单位与业主及施工单位多次现场考察,进行材料的比选与讨论,最终确定采用硬度较高的宁德红石材作为实施主材。通过手稿、电脑参数化设计、1:50泥稿制作、1:20泡沫稿、1:1局部实体打样等一系列手段来深化山体肌理、细节表现,力求还原出岭南丹霞地貌的神韵。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采用的宁德红天然石材,单块模数石材控制在约1.2吨,并用二次钢构件固定,拆解后的375多块异型石材(包括山体上的异型种植槽和跌水),为每一块石材附以网格及数据尺寸,以便厂家切割加工安装。东入口庭院的设计融合了专业技术和视觉美感,成功地实现了现代技术工艺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 超越视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岭南故乡之源-东庭院
设计概念:云山新境、珠水思源
设计灵感来自于岭南四大园林之一清晖园的凤来峰,将岭南传统园林的精髓展现给VIP贵宾,同时通过汀步、平桥、假山径等景观游线,丰富了庭院的可游性。庭院虽小但绵延浩瀚,浓缩了自然山景和岭南特色在内,蕴含了浓浓的故乡情怀。
© 超越视觉
从图纸到电脑3D模型,从1:50泥稿到现场尺寸确定,设计团队多次前往英德与业主、施工单位及工艺师傅进行技术探讨。庭院中山体采用英石置山的手法形成庭院中的障景,巧妙地解决会议室与贵宾休息室的视线交叉问题。假山顶设有一亭,名曰无我。无我亭采用了常见的岭南六角亭形式,屋脊曲线轻盈秀美,屋角高高翘起。有别于北方亭子的厚重华贵、金碧辉煌,无我亭更为轻巧奇秀,富有诗意雅趣。此外在庭院中也采用平桥、汀步、亲水平台、多层次的岭南园林植物等元素增添传统庭院的味道。整个庭院通过蜿蜒曲折、高低错落的空间极大的丰富了庭院的可游可玩性。
© 超越视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承载假山的楼板仅有500吨荷载限制。为了解决这个挑战,设计团队选择了采用板梁结构和外部干挂英德天然石材来构建假山。设计使用参数化计算准确确定英德石材的整体体积,再将承载假山的楼板划分为5个部分,并根据每个部分的荷载情况进行结构加固,从而在景观效果和屋顶荷载之间实现平衡。
海丝五洲之望-西庭院
设计概念:海丝粤韵、五洲共舞
选取“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五洲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作为外宾接待室外的西庭院景观,将古丝路地图抽象融合到庭院平面布局中。以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疏朗有致的乔木,配合流动灯光,形成一个灵动的庭院格局。
© 超越视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庭院主材为芝麻灰烧面,通过精准的弧形数控切割技术把300多块石材定制加工,抽象表现古丝路地图的轮廓及节点。立面上,起伏的草坡搭配桂花、朴树、冬青等岭南耐阴植物,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景观。
© 超越视觉
三境“云山盛境”
多层次的屋面观景平台花园设计简约,考虑建筑内外的景观视线连通,形成室内向室外一体化延展的大气效果。二层平台通过简洁铺装以及微地形造景,在覆土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小乔木、灌木打造出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三、五层平台视线牵林挽翠,登高眺望白云山与金钟水库,营造云山半入城的景观视觉效果。
© 九里建筑摄影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语
设计团队多专业高度配合,实现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打造了高质量高标准的新岭南会堂园林景观,也尝试了当代设计工艺与岭南园林文化的融合,对未来同类型建筑景观设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新岭南园林创新创作探索开启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堂景观设计
项目地点:中国,广州
设计总主持:何镜堂 院士
景观设计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何镜堂院士团队 景观与规划工作室
建筑设计团队成员:张振辉、何炽立、麦子睿等
景观设计团队成员:郑旸、李志昌、欧建聪、陈成谦、刘继顺、史梦霞、侯雯琪、林耿界、周国欢、陶浩贤(方案)、杨石泉、林宪詠、徐家欣、赵笑寒、邹继前、周文龙、梁艺怡(施工图)
工作范围:概念+方案+扩初+施工图+现场技术指导
代建单位:广州裕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运营单位:广州岭南商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灯光深化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标识单位:杭州吉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单位: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面积:约170,000m²
设计时间:2020年-2022年
建造时间:2020年-2023年
公司网站:
联系邮箱:
展会先锋:
商会协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名录,助力你业绩高飞。
名家讲堂:具有最全老师阵容,帮您事业家庭腾飞。
海外ID售卖:tgnnn.cn tgmmm.com
全国展会,全国商会,全国协会,全国企业名录,全国就业会刊持续更新中,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更新,感谢持续关注,
展会先锋;24小时客服VQ:371240006(展会名录全拼)
持续更新中。可以充值会员下载您需要的任何资源,有问题客服24小时在线